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总汇 > 市县区要闻
秦皇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秦皇岛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时间:2022-01-25 14:11:33  来源:转载  

2022124日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秦皇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提交的《关于秦皇岛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了2022年市本级预算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步审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代表团审议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2021,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政府及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加强民生等重点支出保障,财政运行保持相对平稳态势。但是,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增收压力加大,收支矛盾持续加剧;预算编制不够精准,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财政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不高;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逐年增加,债务风险化解任务艰巨等。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政府提出的2022年预算安排贯彻了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收支安排积极稳妥,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总体可行。建议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市政府提交的《关于秦皇岛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2年市本级预算草案。市财政部门根据本次大会批准预算的决议批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戴河新区预算。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面对财政困难逐年加剧、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加大的局面,做好今年财政预算工作意义重大。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精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断培植壮大财源基础

认真贯彻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引导作用,强化对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财力支持,及时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的动力,不断夯实存量财源基础,培植壮大增量财源项目,实现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先进制造业等减负纾困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释放发展潜能。坚持依法治税管费,坚决杜绝虚收空转、过头税费,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二、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资金支出需求

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做到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急事、难事”,坚持节用裕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积极应对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在考虑全市发展需求和综合财力基础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上级资金,盘活政府资产资源,多措并举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支持,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保持财政平稳运行。

三、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能

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强化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加快资金支出进度,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物量,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加强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事中跟踪监督、事后绩效评价,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率。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大审计监督和整改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能。

四、持续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按照“制度预防、源头管控、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全过程政府债务管理要求,健全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财政运行监控,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强化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做实做细项目遴选储备,加快资金支出和项目建设进度,杜绝债券资金闲置浪费。严格监督问责,有效防范财政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秦皇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提交的《关于秦皇岛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步审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代表团审议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2021年,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平稳回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各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总的看,在新冠疫情持续冲击、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2021年成绩取得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有待提振;实体经济项目支撑不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偏弱,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环境治理处于过坎阶段,民生保障压力增大等。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政府提出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贯彻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市委部署要求,主要指标安排积极稳妥,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议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市政府提交的《关于秦皇岛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秦皇岛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开创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新局面至关重要。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精准实施企业包联帮扶工作,健全政府、企业、商会、协会问题协商解决机制,助力破解“急难愁盼”发展难题,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多措并举引导社会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实施好龙头企业“培强扶优”工程,统筹抓好土地、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强化对生命健康、文体旅游、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支持力度,加快构建支撑沿海经济崛起带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强化园区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组织好特色小团组招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效行动,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市域优势主导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谋划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重点建设项目协调推进,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制约,全程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投产达效,发挥拉动即期投资、带动长远发展的综合效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生命健康、文体旅游、港口物流产业升级换代。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善国资监管全覆盖管理体系。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行政执法检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建设与美丽乡村、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相结合,提高生态核心竞争力。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障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挖消费潜力,优化消费供给结构,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全面激活城市农村两个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本站版权:秦皇岛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胡家园小区23号凯协宾馆五楼 邮编:100027 电话:010-64682380
工信部备案序号:京ICP备1300057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299号